足迹
背叛简介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654【四不像的乡试】(第1页)

    在万众期待当中,今年的乡试终于举行。    赵瀚恢复科举,直接就是乡试,不用县试、道试考秀才。    而且,传统和新式并行。    各省中学毕业生,没有考上大学的,皆可参加乡试科举。地方官府,不提供路费,一切科举费用自理。    前朝士子,只要能拿出秀才凭证,便可参加乡试科举,同样一切费用自理。但是,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!    中举之人,可从九品官做起,但需要先观政(实习)一年。    各省名列前茅者,可选择不做九品官,而是来年春天到南京参加会试。各省旳会试名额,没有严格按照人口比例来定,而且新式学子的名额,必是传统士子的好几倍。    就拿人口最多的四川省来说,新式学子有60个名额,传统士子有15个名额。    而江西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传统士子的名额,被压到只有5个人——赵瀚故意的,这三省最早拿下,秀才混到现在还没做官,说明都是不肯做小吏吃苦的。    甚至,就连出的卷子都不同。    传统士子科举,依旧沿用老一套。但减轻八股文的权重,增加公文、策论的分数。并将新式数学、物理、天文、地理、大同理论,全部作为附加题,且附加题计算分数时翻倍。    新式学子科举,其实就是全省统考。最优秀者,进入大学公费深造。家里不缺钱的,可以自费读大学。不想读大学的,那就去参加乡试,直接就能分配九品官职,少部分可参加会试,考中进士就能做八品官。    八品、九品,在明代属于末流佐官,会被正经进士所不齿。而在赵瀚这里,中进士才能外放八品。    另外,大学毕业生,可直接参加会试。    大学毕业生考中进士者,要么去翰林院、钦天院搞研究,要么进入内阁观政做中书舍人。    三年中书舍人做完,还是得外放正八品(县丞)。但是这种正八品,升迁速度更快,因为他们跟皇帝和阁臣都认识,就算不熟也是肯定打过照面的!    这一整套四不像的科举制度,属于过渡时期的产物。    民间士子怨声载道,是时候给他们打开一条科举门缝了。等各省的新式教育普及,旧士子日渐衰老,传统科举门路就会完全关闭。    另外,南方官吏比例太大,而北方又收复较晚,到如今连中学毕业生都没有。    为了平衡南北官场,也得给传统士子留路子。而且,这才是最主要的,否则赵瀚才不理会穷酸文人的抱怨。    急着恢复科举乡试,还有一个因素,那就是现行官吏选拔制度出问题了。    根据廉政巡视员的报告,全国中低层官吏群体,出现大量任人唯亲、徇私舞弊现象。即便前两年,赵瀚对考取吏员做了资格限制,但还是没有彻底改变现状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河北,天津。    李及秀已经二十九岁,历史上,他参加了满清科举,考中顺治四年二甲第三名进士。    可这个时空,他连举人都不是。战乱年月,实在不堪,他举家逃进燕山,啃了好几年红薯。直到去年,他才带着家人出山,回到玉田县落了户籍。    对于新朝皇帝,李及秀没有什么怨怼之心。    虽然数代积攒的田产没了,但回乡落籍的时候,官府归还了他的祖宅。他家在镇上的榨油坊,已经卖给外地迁来的小商人,在他拿出凭证之后,官府非常大方的补偿了部分银两。    而且,还按照他家的人口,给他们分配了田产。    能做到这个份上,李及秀觉得难能可贵,这大同新朝确实让人服气。    其实吧,地方官为了政绩,巴不得人口越多越好。因此才有各种政策,除了土地之外,只要能拿出凭证,能归还就归还,不能归还就补偿。这样才能吸引进山的百姓,重新下山回到原籍落户。    在百废待兴的北方各省,人口增长是最大的政绩!    乡试这天,李及秀半夜就起床,早早来到城东南的贡院之外。    稀稀拉拉也没多少人,因为规矩变了,皇帝不让半夜三更折腾考生,科举各流程都推迟了三个小时。    "这位兄台如何称呼"一个传统士子问道。    李及秀说:"晚生姓李,名及秀,字公愚。"    那个士子说:"晚生姓张,名兆庸,真是巧了,也字公愚。"    两人同字,这是缘分,顿时亲近许多,又开始序各自中秀才的年份。    李及秀说:"这河北乡试,似没有几个秀才参加。"    张兆庸叹息道:"哪多得起来鞑子退回辽东时,掳走了好多士绅百姓,这河北就没剩几个人。秀才或许还有许多,但战火离乱,有几个还能拿出凭证更何况年龄有限制,过了三十岁就不准考。"    "确实如此,"李及秀咬牙切齿道,"鞑子该死!若非圣天子出世,我全家还躲在山里。"    张兆庸又感慨道:"对于你我乡试而言,其实也有好处。河北的小学堂,学生都还没有毕业,中学堂更是还没开设。参加乡试的新式读书人,今年一个都没有,前朝士子数量又少,只要来考了几乎必中!"    李及秀点头说:"正是此理。"    张兆庸突然笑起来:"各省乡试名额都公布了,江西、湖南、广东三省,前朝士子都只录五人。特别是那江西,民间有无数秀才,这次科举怕是要挤破头。而且县官也头疼,陛下不开科试(乡试资格选拔考试),须得先县官们自行组织考试来选拔。"    李及秀竟然猜中赵瀚的心思:"便如那南北榜而已,南方官员太多,陛下已经对此不满了,要在科举上将南方压一压。"    两人闲聊到黎明时分,贡院终于放出炮号,开始查验身份进入考场。    整个河北省,乡试录取名额为30人,而参加考试的秀才只有114个。一个新式学子都没有。    考棚全部翻修过,皆为砖瓦结构,不用自己钉油布,甚至还有玻璃窗用于透光。    李及秀拿到考题,顿时有些无语。    传统四书题,只有一道。传统五经题,也只有一道。接下来全是考公文、策论、刑讼之类。    还有扯淡的附加题,李及秀只自学过《大同理论》,其余什么天文、地理、数学、物理、水利……全部抓瞎。    四书五经的两篇八股文,李及秀一直到下午才做完。剩下的时间不多,他只能加快速度,将自己会的题目赶紧答上。    《大同集》册子不厚,李及秀自学背完了,此时答得也很轻松。    然后是天文:试写出五大行星。    李及秀知道二十八星宿,也知道北斗七星,可五大行星是什么鬼    南方三年级小学生就知道的题目,把饱读圣贤经典的李及秀给难住了。好在,李及秀的本经是《尚书》,他能够进行发散联想。    中华文化,五这个数字,很容易跟五行联系起来。    《尚书·舜典》里有七政,七政就是太阳、月亮和五大行星。    李及秀奋笔疾书,写出答案:五星也,木火土金水。木曰岁星,火曰荧惑,土曰镇星,金曰太白,水曰辰星。    地理题:试问荷兰国与奥斯曼国,其本土距我中国孰近孰远(详述两国可得全分,答对远近可得半分)    李及秀抓耳挠腮,这道题只能瞎猜。    荷兰听起来爽利,奥斯曼比较拗口。于是,李及秀答道:荷兰近,而奥斯曼远也。    数学题大概类似鸡兔同笼,用传统算术方法,算对了也只能得一半的分,必须用新式数学才能拿全分。    李及秀撕碎草稿纸做算筹,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,可他注定了只能得半分。    物理题,考的是力学。    李及秀盯着题目看了半天,他不认识题,题也不认识他。    夜幕降临,给烛一支,烛尽必须交卷。    李及秀把卷子交上去,有些灰心丧气,他发现自己好多知识都不懂,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。这种无知感,比科举落榜还更打击人。    回家之后,一定要自学新式课堂的教材!    "及秀兄,考得如何"张兆庸问道。    李及秀连连摇头:"天文题大概能猜到,地理题全靠蒙。数学题给出了答案,但只能得半分。至于物理,那什么力学,脑子都给看晕了。"    张兆庸苦笑道:"在下也差不多。"    数日之后,贡院外面放榜。    李及秀从最后面查看,一直没发现自己的名字,然后他扫到第一名。    这货一顿操作,竟然考中了河北省的解元。    张兆庸在旁边又哭又笑:"我中了,我中了,第十名,刚好可以去考会试!"    河北省乡试录取名额30人,只需观政一年,就可去做九品官。但是,只有前十名,可放弃九品资格,明年前往南京参加会试。    李及秀拱手道:"恭喜,恭喜!"    "同喜,同喜!"张兆庸哈哈大笑。    李及秀说道:"明年同往南京。"    张兆庸说:"愚弟就住在天津,虽经战乱,却保住了几家商铺,还算有些浮财。不如及秀兄,就住在愚弟家里温习,到时候一起南下赴京会试。"    李及秀说道:"兆庸兄的好意,在下心领了。可家中还有父母妻儿,得赶回去种地务农,麦收后种下的番薯、玉米,也得在下回去收获入仓。"    张兆庸感叹:"不料及秀兄,还要亲自下地务农。"    李及秀叹息:"能躲进山里侥幸活命,已是不易之事。回乡之后,官府又是分田,又是补偿店铺损失,也已做得仁至义尽。河北地广人稀,分到的田亩,只能自家耕种,哪里招得到佃户就是寒窗十年,四体不勤,庄稼着实种得不好,收成比乡里的农民要少得多。"    张兆庸念其不易,便说:"会试恐怕也要考那天文地理数学物理,小弟无以为赠,买一套新式教材送给阁下。"    "如此,感激不尽!"李及秀并未推辞,这正是他所急需的。    ------题外话------    有个群炸了,大家不要发表敏感言论,新群群号:982152091.